首发:上海久事西郊名墅 F.O.G.建筑事务所设计_20251027
2025-10-27 18:39
可变的生活容器
| 项目图纸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左到右依次为:
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地下一层平面图
西郊别墅改造是一处三层住宅的更新项目,旨在为三代同堂的家庭提供柔和、可变的生活容器。设计通过梳理动线、引入自然光和统一的沙黄色调,让各层空间既能独立使用,又能彼此感知。材质和光影成为空间的主要语言,颗粒感墙面、水磨石地面、木纹混凝土、金属与织物共同构成呼吸般的氛围,让居住者在日常中不断重塑属于自己的家。
▲一层客厅 ©️朱海
一层和地下室是母亲接待朋友、泡茶聚会的区域。原本偏紧凑的空间被重新梳理,增加了开口与采光面,让室内和庭院有更顺畅的联系。地下室保留了原有的厚重感,墙面使用有颗粒感的涂料,配合木质柜体和细部灯光,形成安静、稳固的氛围。
▲被自然光照亮的地下室 ©️朱海
楼梯被处理得更平缓,连接各层的转折顺畅,使上下动线更自然。不同的楼层并非严格分隔,而是通过这些温柔的倾斜和转折,形成一种柔软的分寸,让家庭成员能够在同一屋檐下保持各自的节奏,同时保持微妙的关联。
▲被“柔化”的墙面 ©️朱海
二层和阁楼是年轻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阁楼的屋顶被打开,天窗引入自然光,增加了空间的高度,也让光线在一天中不断变化。房间布局尽量留白,家具和软装可以根据生活变化灵活调整。窗的位置和开口方式经过重新设计,使得光和风都能进入,空间始终保持通透,既有隐私,也能感知屋内外的气息。
▲阁楼的屋顶©️朱海
▲二层客厅 ©️朱海
▲挑高的工作室 ©️朱海
整个房子采用统一的沙黄色调,没有用颜色去区分功能,而是让光影、材质和日常物件去形成层次。地面使用水磨石,墙面有粗细不同的颗粒涂料,局部使用带木纹的清水混凝土。金属、织物和木材以低调的方式共同出现,互相衬托。照明被分散布置,避免中心化的光源,让空间在不同时间段都保持柔和的明暗关系,适应多种使用场景。
▲柔和的明暗关系 ©️朱海
设计的目标不是塑造一个强烈的形式,而是让空间更能回应居住者的节奏。房子的每一层都可以独立使用,也能互相渗透,三代人在同一屋檐下既有各自的安静,又能互相感知。这种分寸感来自于动线的调整和空间的留白,使生活既有边界又有流动性。家具和物件都可以移动,空间可以被重新定义,这种可变性让居住者在生活中逐渐塑造自己的家。
▲透过开窗感知家人的移动©️朱海
▲灵活的动线©️朱海
▲细腻的空间细节©️朱海
这个项目从女性视角出发,强调柔软但稳定的空间气质。它没有追求强烈的视觉效果,而是把重点放在材质的触感、光线的变化、动线的舒适度,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体验。改造后的房子不再是被动的容器,而是一个有呼吸、有耐心的存在,通过细腻的空间转折和光影的变化回应生活,让日常成为空间真正的主人。
▲空间一隅©️朱海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久事西郊名墅
项目地点:上海
建筑面积:500 平方米
景观面积:150 平方米
设计时间:2021年-2024年
完成时间:2024年 11月
设计单位:F.O.G.建筑事务所
设计主创:何宇妤
设计团队:吴雷蕾、侯绍凯、雷荣华、王圣淇、庄少凯、张智睿、李诗楠、詹迪、郑宇
施工总包:上海致业装饰
摄影:朱海
撰稿: 何宇妤
F.O.G.建筑事务所成立于 2019 年,目前设有上海、重庆两处工作室。我们关注结构、材料、光、土地等现实条件,审视、思考空间背后的运作逻辑。我们相信好的空间富有情绪,可以穿透时间的屏障,与人产生连接。
编辑:岳俊
投稿给主编:22062497@qq.com (请注明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