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形态设计 | 彭征 白鹅潭坑口城市更新展厅 首
2025-09-18 18:53
建筑的外立面是这场对话的开场白。设计团队用 减法 剥离冗余 —— 拆除旧雨棚与格栅造型架,遮挡零散小窗,只保留西侧部分玻璃幕墙作为历史的 呼吸口,再以 加法 赋予新生。
新增的挑檐设计不仅强化了入口的仪式感,更巧妙的区分展厅与办公区的入口动线,呈现功能与美学的双重平衡。
穿过外立面,半户外艺术廊道成为踏入展厅的 情绪过渡带。这里是室内间内退与建筑外拓的巧妙结合,像一道温柔的结界,让人们从花溪路的喧嚣中抽离。
廊道的悬浮墙与天花均采用古铜色定制冲孔板,表面孔洞雕刻着荔湾区的街巷肌理。日光穿过孔洞时,地面会浮现流动的光斑,仿佛老城区的时光在脚下缓缓淌过,隐约映出墙身 记忆之窗 里的赛龙舟装置,触手可及的是老广州的温度。
长廊尽头,展厅内部以对称美学构建秩序之美。设计团队梳理原建筑密集的柱阵,用片墙将零散空间串联成展示长廊,墙面依次陈列着坑口村的旧照片、旧改规划图,历史的脉络在光影中自然铺展。
镜面不锈钢以流线型从天花垂落,底部沿用廊道的冲孔板手法,将所有目光引向展示区里的 未来社区。在这里,对称的秩序中藏着灵动的诗意,仿佛能看见老房子旁长出新楼宇的模样。
暮色为幕,白鹅潭畔的建筑化作光的容器。日光退场,建筑外立面的冲孔铝板褪去白日的简约,在灯光晕染下,孔洞里流淌出荔湾老城的记忆碎片。
首层的冲孔铝板墙,成为夜的主角。定制图案的孔洞间,暖黄光线如溪流漫溢,勾勒出坑口村巷道的往昔、花地河的涟漪,老广州的烟火以光影为墨,在墙面上缓缓晕染。
彭征先生专注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当代设计,主张空间设计的跨界思维。在建筑、室内、景观等多领域的设计实践中,他以强烈的建筑感和和现代简约风格贯穿始终。他秉承
“多元共生”的设计哲学,让传统与现代在空间中自然交融,使其作品既具有清晰的建构逻辑,又蕴含深邃的东方哲思。
“风动红棉”、南昆山十字水生态度假村、美的地产企业总部、时代中国总部、贵阳美的·
注重空间的营造,关注设计的和谐共生与建构,使设计更具前瞻性、包容性。
2005年,拥有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专项乙级资质及“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公司的核心团队由知名设计师彭征先生以及一百多名职业设计师组成,设计业务涵盖酒店、商业、地产、办公、私宅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建筑、室内以及软装陈设的一体化设计服务。
“共生形态”屡获国际设计大奖,包括2017年德国iF设计(室内建筑类别)唯一金质奖、连续九年蝉联美国室内设计杂志Best of Year Awards金奖、英国第25届Andrew Martin国际室内设计大奖得主暨年鉴封面作品得主、德国红点设计大奖、香港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金奖、WIN Awards 英国《世界室内新闻》杂志大奖金奖、美国IDA国际设计大奖金奖、GADA 全球建筑设计大奖金奖等。
“共生形态”是一个正在成长和壮大中的设计团队,我们的名字就决定了我们的包容性,同时,我们也感兴趣“共生形态”这一词组的所有内涵。在当今发展中的中国,大规模、巨量、高速的建设状态鼓励社会性的设计实践,对于设计师来说,拥有的机会不但是设计一件作品去影响和改变生活,更是致力于当代中国面貌的成形过程,这是对“共生形态”设计团队,对中国的类似工作的最终挑战。
采集分享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